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悲剧之后,如何反思
5月10日上午6点35分,用户
人生就像泡沫(后改名为四十九中林同学妈妈)在微博上发文称,就读于成都49中学的儿子林某某于5月9日晚在学校逝世,“九点我接到学校通知,告诉我儿子已经没了。”学校称,死因是从楼道坠落,一时引起舆论喧哗。随后,成都成华区联合调查组、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相继发出通报,对学生坠亡事件进行回应。相关通报未对林母微博中提到的焦点问题进行明确回应,引爆舆论场。5月13日凌晨,新华网和川观新闻先后发布了关于案件最新调查进展和监控录像截图的报道,事件相关细节浮出水面,但争议仍在继续。
制图杨絮陈特里
基于对事件发生后舆论场的观察,我们尝试对以下话题进行探讨。
1、相关部门在舆情处置过程中需完善信息公开。
5月11日凌晨3点54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官方微博(
成都成华教育发布)以成华区联合调查组的名义发布情况通报,称“尸体损伤符合高坠致死”,“排除刑事案件”。当晚7点43分,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华)发布的警方通报补充信息称“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两份通报对于“救护车何时到达现场”、“监控是否真的缺失”、“遗体是否被火化”等主要存疑之处未作回应。事实上,针对上述争议点的信息获取均可以在案发后较短时间完成。令人遗憾的是,相关部门没有利用好两则通报之间近15个小时的时间间隔,第一则通报中的信息缺失并没有在第二则通报中得到弥补。此外,最终披露相关细节的,也是新华社和当地媒体,相关部门未能持续性地更新信息。
对于这个遗憾,在5月13日晚CCTV13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中,警方解释,是出于对林同学的尊重,也应林母的要求,才没有对外公布林同学的个人隐私和案件细节。因此有微博大V认为警方的通报不完善,是由于保护隐私所导致的。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损害第三方权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等政府信息时可不予公开之外,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保护林同学个人隐私与回应关于“监控缺失”等几个焦点问题并无冲突。所以,因隐私保护而没有在通报中公开回应相关争议的理由并不成立。
总体而言,相关部门信息发布的不及时、欠全面需反思。
在学生坠亡事件曝光后,成都49中对公开表态的回避立场也受到了质疑。5月10日下午2点半,在林母发布两条求助微博后,成都49中发布公告回应此次学生坠亡事件。从信息含量来看,这份公告只提出校方会全面配合调查工作,做好善后事宜,并未直接回应林同学母亲在微博中提及的“想看监控不给看”、“遣散班里所有学生并警告他们三缄其口”、“救护车8点半到学校”、“直接拉去了殡仪馆”等多个疑问。同时,评论区中也有多名用户指出,49中官方微博不但不回应质疑,还删除网友评论。这样的做法反而会为危机公关带来负面效果。
2、撕裂的舆论场与扭曲的价值观值得
- 上一篇文章: 如何用2天吃下一座成都
- 下一篇文章: 成都大学将持续扩大招生,川警院最高分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