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频频发生,到底是因为什么
又快到春夏交替的时候了,这正是猝死高发的时期,感冒、累、熬夜、三高饮食、精神紧张和不规律的生活都是猝死的主要诱因,因此一定要注意睡眠和休息,切勿疯狂熬夜!
16个年轻生命轰然倒下!
去年深圳卫视一则报道震惊了所有人:深圳急救中心短短11天时间里,共接到16例猝死病例,平均一天差不多就有1.5个非正常死*案例,其中6名40岁以下,年纪最小的22岁!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甚至支气管哮喘都会导致猝死,但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的80%。其中,又有80%源于心肌梗死。
专家:猝死80%源于心脏病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见的严重临床表现,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阻塞,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这种病轻则导致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在中青年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猝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病毒性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也是造成中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提醒:又是季节交替时,忌过度劳累由心脏病导致猝死一年四季都有,为什么这段时间如此密集呢?
春夏之交天气不稳定,气温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气压低,对心血管系统会造成很大影响。气温下降,血管容易痉挛,形成血栓;气温上升,血管扩张,心跳则加快;潮湿天气压低,空气中氧分不足,容易感到胸闷;雷雨闪电令人恐慌,心脏也会受刺激。此外,春天还易发生精神调节紊乱,导致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所以,在心脏处于脆弱的状态下,本应该注意休息,但很多年轻人却没有警惕意识,仍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有的为了提神,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即使是没有动脉硬化病变的年轻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血栓,甚至猝死。
保护心脏:体检+休息+用药预防猝死应从保护心脏做起。普通人要注意四点:
1.定期体检
40岁以上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血管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脂等,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到心里有数。
2.避免过度劳累
工作要注意调节节奏,适当休息放松,避免过度劳累。不要在很疲劳的时候抽烟、酗酒、喝咖啡浓茶等对心脏有刺激性的饮料,或进行刺激性的、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感冒及时就医
出现感冒及时就医,并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还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如果感冒一段时间,突然出现疲累、乏力、心跳快、胸闷、气促等症状,要警惕有心肌炎,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保暖
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并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5.谨遵医嘱科学用药
本身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病人,比如有冠心病、高血压特别是有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病人,以及做过心脏搭桥、支架手术的病人,除了做到上述四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规范用药,不可自己乱停药、减药。若用药期间身体仍感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要调整用药。
记住,千万不要持续熬夜!晚上一定要在22:00时之前,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效率远远超过其他时间段。现代医学认为,晚上23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这段时间,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
23点是睡眠极限!
熬夜等于透支生命,
它比癌症更可怕!
从今天开始,切记要早睡!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上一篇文章: 春季鼻炎为什么容易复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