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上QQ群练习题目回顾

时间:2017-9-11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感染性心内膜炎

1.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B.心电图检查C.x线检查D.血培养E.常规生化检查

答案:D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解析: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明确致病原的最重要方法。采血的时间并不一定限于高热时,一般需分别采血3—5次。血标本应被置人特殊准备的培养基,培养时间要1周以上。采血前已应用抗菌素的病人,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下降40%左右。故选D。

2.10岁男孩,因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心率增快出现奔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

A.避免关节损伤B.忌海鲜C.减少体育运动D.长效青霉素肌注E.激素吸入维持

答案:D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解析:患者男性儿童,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出现Janeway损害、心率增快、心脏杂音、血沉增快,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敏感抗生素治疗。故选D。

3.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草绿色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淋球菌D.肺炎球菌E.肠球菌

答案:B

考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

解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因化脓性细菌侵入心内膜引起,多由致病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以上。而草绿色链球菌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故选B。

4.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除血培养多次阳性外。还应有

A.指甲下裂片状出血B.新出现的心脏病理性杂音C.Janeway损害D.Roth斑E.转移性脓肿

答案:B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包括主要诊断标准和次要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包括血培养阳性和心内膜有感染证据。次要标准包括:易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疾病、发热、血管损害现象、免疫现象、微生物学证据、超声心动图等。符合两条主要标准即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出现心脏病理性杂音是心内膜感染的证据。其他选项均为次要标准。故选B。

5.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最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是

A.体温38.5℃B.胸痛并有胸膜摩擦音C.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赘生物

D.白细胞增高E.心电图ST—T改变

答案:C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终诊断是在手术中对病变受累的瓣膜进行微生物培养。绝大多数都有瓣膜上的赘生物。术前在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赘生物是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力证据。A、D是所有感染都会出现的改变,无针对性。B项支持胸膜炎的可能性更大。E项见于多种心脏病理改变。故选C。

6.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淋球菌B.草绿色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葡萄球菌E.流感嗜血杆菌

答案:B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

解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因化脓性细菌侵人心内膜引起,多由毒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50%以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之前,80%为非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的感染。近年来由于普遍地使用广谱抗生素,致病菌种已明显改变,几乎所有已知的致病微生物都可引起本病,同一病原体可产生急性病程,也可产生亚急性病程。故选B。

[A2型题]

7.女,28岁,发热半月,弛张热型,伴恶寒、关节痛。体检:皮肤瘀点、Osier结节、心脏有杂音、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的直接证据来自

A.血液学检查B.X线和心电图检查C.超声心动图D.免疫学检查E.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答案:E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解析:组织学可以直接取得病理标本,病理学为绝大多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明确致病原的最重要方法。采血的时间并不一定限于高热时,一般需分别采血3~5次。阻标本应被置人特殊准备的培养基,培养时间要1周以上。采血前已应用抗菌素的病人,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下降40%,左右。故选E。

[A3/A4型题]

(8—9题共用题干)

女性,38岁,心脏听诊发现心尖部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8.该患者最可能的心脏瓣膜病变是

A.二尖瓣狭窄B.二尖瓣脱垂C.三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狭窄E.肺动脉瓣狭窄

答案:B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解析:A项为心尖部舒张期杂音;C项为胸骨左4~5肋问的舒张期杂音;D项为胸骨右缘2~3肋间收缩期杂音;E项为胸骨左缘缘2~3肋间收缩期杂音。结合心尖部的听诊特点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表现。故选B。

9.查体:体温38.6℃,睑结膜苍白。可见出血点,心率次/分,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脾肋下2Cm。尿液检查:蛋白(+),WBCO-1/HP。该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肺炎B.风湿活动C.缺铁性贫血D.泌尿系感染E.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B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解析:因为患者有明显的心脏杂音,结合选项,故选B。同时脾脏肿大也是有力的支持。

[B型题]

(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立克次体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球菌D.淋球菌E.草绿色链球菌

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B

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E

考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引起。故10题选B,11题选E。

考点心肌疾病

[A1型题]

1.下列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平行

答案:E

考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解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纳差等症状,大多心率增快而与体温升高不相称,也有少数心动过缓;重者可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故选项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平行不正确,故选E。

2.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充血性心力衰竭B.猝死C.栓塞D.食欲不振E.肺部感染

答案:A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尤以中年人居多,可以突然起病,也可以隐匿起病。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心肌萎缩、纤维化为主,心腔扩大常伴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故选A。

3.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弱的药物是

A.硝酸甘油B.地高辛C.异丙肾上腺素D.亚硝酸异戊酯E.普萘洛尔

答案:E

考点:篓要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

解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va动作、体力活动后等均可使得杂音增强。相反,减弱心肌收缩力或增加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血管收缩药、B受体阻滞剂、下蹲及紧握拳均可使杂音减弱。普萘洛尔为B受体阻滞剂一种。故选E。

4.扩张型心肌病左、右心室同时衰竭时,与临床症状和体症最有关的因素是

A.静脉回流增加B.肺淤血C.心排量减少D.心律失常E.心肌缺血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心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心尖部奔马律,脉压减少。故选C。

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道感染B.室性心律失常C.心力衰竭D.晕厥E.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症状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呼吸困难和水肿为最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也常见。故选C。

6.对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有意义的是

A.心电图出现深而宽的病理性Q波

B.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

C.用力时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

D.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

E.可闻及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

答案:D

考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

解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运动呼吸困难,多数患者心电图Ⅱ、Ⅲ、aVL、aVF导联有深而窄的病理性Q波(0.04s)。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诊断意义。故选D。

7.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是

A.心电图B.超声心动图C.冠状动脉造影D.心内膜心肌活检E.胸部X线检查

答案:B

考点:超声心动图的特点

解析: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与大血管的结构形态与搏动情况,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下瓣膜关闭开放活动规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疾病提供了直观的、动态的、连续的观察,对某些心脏疾病的准确性较高,且对病人是无损伤和无痛苦的。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心肌病最重要手段。故选B。

8.下列属于扩张型心肌病特征的是

A.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B.为伴有特异性系统性疾病的心肌病

C.心腔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D.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期容量下降

E.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为左心室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故选C。

9.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脏杂音的特点是

A.进食可减弱B.下蹲位增强C.剧烈运动时减弱

D.含服硝酸甘油后增强E.服用B受体阻滞剂后增强

答案:D

考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而不向心底传播。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作Valsalva动作、体力劳动后或过早搏动后均可使杂音增强;凡减弱心肌收缩力或增加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血管收缩药、β受体阻滞剂、下蹲、紧握掌时均可使杂音减弱。约半数患者同时可听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故选D。

10.心脏病患者手术耐受力最差的类型是

A.房室传导阻滞B.风湿性心脏病C.高血压心脏病

D.急性心肌炎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

答案:D

考点:急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

解析:急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肌损伤性疾病,常发生于风湿热活动期或继发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白喉、败血症、肺炎、猩红热及伤寒等,直接降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他A、B、C、D各项虽不同程度对心功能有影响,但都不是直接使心肌受损,故手术风险较急性心肌炎低,故选D。

[A2型题]

11.男,35岁,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心电图示心率96次/分,心房颤动。血清钾6.5mmol/L,血清钠mmol/L。该患者不宜应用

A.硝普钠B.呋塞米(速尿)C.螺内酯(安体舒通)D.地高辛E.阿司匹林

答案:A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在洋地黄、利尿剂治疗的同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本病较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应慎用。患者血压偏低,一般可静脉滴注多巴胺5μg/min,而非降压药硝普钠。故选A。

12.男,46岁,因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数日就诊。心电图示左室肥大,Ⅱ、Ⅲ、aVL、aVF导联有病理性Q波。心导管检查示左室腔与流出道间压差20mmHg,BroCkenbrough现象阳性。诊断是

A.扩张型心肌病B.肥厚型心肌病C.限制型心肌病D.未定型心肌病E.特异性心肌病

答案:B

考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解析: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运动呼吸困难,多数患者心电图Ⅱ、Ⅲ、aVL、aVF导联有深而窄拘病理性Q波(0.04s)。Brockenbrough现象阳性是指,在室早后第一个心搏心肌收缩力增强,左心室内压上升同对由于收缩力增强梗阻亦加重,所以主动脉内压反而降低,左室腔与流出道之间存在一个压力阶差20mmHg。Brock—enbrough现象阳性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诊断意义。故选B。

13.男性,32岁,劳累后心悸、气促、下肢水肿6个月.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底有小水泡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腔增大.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该患者诊断为

A.心包炎B.扩张型心肌病C.急性病毒性心肌炎D.二尖瓣狭窄E.肺心病

答案:B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多见的种类型,可发生丁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尤以中年人居多,可以突然起病,也可以隐匿起病。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心肌萎缩、纤维化为主,心腔扩大常伴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故选B。

14.女性,10岁,诊断为重症心肌炎。心脏听诊可能出现的特征性体征是

A.开瓣音B.S2固定分裂C.钟摆律D.S1增强E.P2增强

答案:C

考点:钟摆律的临床意义

解析:钟摆律为心尖部第一心音性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如钟摆的“嗒”声音,故称钟摆律。若同时有心动过速,心率次/分以上,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主要由于心肌有严重病变,心肌收缩无力,第一心音的低钝性音调改变而似第二心音,常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所以本题选C。

15.女,22岁。4周前发热、咳嗽、流涕,持续1周自愈。近1周心悸、气短。否认心脏病史。查体:体温弧2℃,血压/65mmHg,心界不大。血清CK—MB水平增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次/分。P—R间期0.21s,余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扩张型心肌病D.肥厚型心肌病E.病毒性心肌炎

答案:E

考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解析:患者发病前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病毒感染症状,病愈后出现心悸、气短等不适。心电图P—R间期0.21s,可能存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表现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故选E。

16.男性。36岁。近5个月于剧烈活动时常发生黑蒙及短暂意识丧失。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为1.6,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心肌梗死B.原发性高血压C.主动脉瓣狭窄D.肥厚型心肌病E.先天性心脏病

答案:D

考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解析:临床上在朐骨下段左缘有收缩期杂音应考虑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2,对诊断极为重要。A项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可做出诊断;B项通过血压检测可发现问题,并基本无心脏杂音;D、E项通过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出。故选D。

17.男性,45岁,持续胸痛伴发热1天。心电图上除aVR导联外。其余导联ST段均呈弓背向下型抬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主动脉夹层B.自发性气胸C.急性心包炎D.急性心肌梗死E.变异型心绞痛

答案:C

考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

解析:A选项为突发性胸痛,一般有高血压基础;B。自发性气胸,多在用力屏气时突然的胸痛,呼吸困难,无心电图改变;C项急性心包炎的表现有:发热、胸痛、心慌等、心电图特异性改变为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D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异性改变为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E项变异型心绞痛一般不会持续胸痛,心绞痛舌下含硝酸甘油后能缓解。故选C。

18.某医院新生儿室发现多名发热、流涕、口唇发绀患儿,体检时均表现为心动过速,心音低钝,肺部体征(-)。心电图检查呈心肌炎表现。患儿最可能感染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B.疱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麻疹病毒E.柯萨奇病毒

答案:E

考点:心肌炎的病因

解析: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故选E。其他各组病毒感染后都对应产牛相应疾病,如流感病毒感染后发生流感等。

[B型题]

(19—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B.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1.3:l

C.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

D.瓣叶有赘生物及瓣叶穿孔

E.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

19.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答案:A

20.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答案:B

21.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答案:C

考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四腔均增大,以左侧增大为著,左心室流出道扩大,室间隔、左心室后壁运动减弱。二尖瓣本身无变化,但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极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有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伴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主动脉瓣在收缩期呈半开放状态。超声心动图示液性暗区可以确诊心包积液。故19题选A。20题选B,21题选C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竴娆″灏戦挶
鍖椾含鍝鍖婚櫌鏄渶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注明  http://www.zghjpj.com/ysbj/547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病毒性心肌炎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