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感冒看病,却在重症监护室待了20天
“之前她说自己感冒了浑身不舒服,便带她去打了一针、吃上药,以为这样应该就好了。”童女士的丈夫易先生告诉我,万万没想到,他们以为的“感冒”却险些要了妻子的命。
易先生回顾:“那天天气挺热的,妻子便换上夏装,没想到温差作祟,妻子下班回家就开始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一测竟还发热。”一开始易先生也以为妻子只是普通的着凉感冒,便带着妻子去诊所打针开药,一夜过后童女士的体温略下降,但其他却症状更加严重,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慌,易先生这医院急诊。
到医院后,医生先给童女士做了心电图,医生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告诉童女士需要马上住院完善检查及治疗。住院后,很快童女士陷入了昏迷,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庆幸的是,经过医生们全力救治,3周后,童女士终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看到这里,读者是不是也为童女士捏了一把汗?为何一个“感冒”竟让她险些丧命?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病毒性心肌炎”。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顾名思义,指的是心肌的炎症性病变。据相关研究发现,它最常见的病因包括两类: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感染性又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
说到病毒,很多类型的病毒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比如科萨奇B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中尤以科萨奇B组病毒为临床最常见。临床研究发现,该病的起病急缓不一,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重者可像童女士一样呈暴发性发作,导致急性衰竭或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
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及年轻人中比较常见,老年人相对较少。病毒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流感期间,会有更多的人患上心肌炎。现代社会,年轻人压力很大,常常操劳过度,患了感冒后仍然带病工作甚至参加激烈运动,这就给病毒入侵人体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中以20-40岁人群最为多见。
这一方面与年轻人免疫反应相对敏感有关。当病毒侵袭心肌细胞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本能进行“反攻”,但它又不知道哪些是病毒,哪些是好的心肌细胞,只能全部“消灭”,就像扔手榴弹一样,不但会伤到敌人,也会把周围的草木等炸毁。
另一方面,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只有实在熬不下去了,医院,而此时,心肌细胞往往已经受损得差不多了。
常见症状是胸闷、胸痛、气急、心悸
暴发性心肌炎发病迅速,病情凶险。
严重的心肌受损者,可以通过体外膜肺氧合(ECMO)替代心脏功能,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即使接受治疗,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也很大。
因此,感冒后,若出现胸闷、气急、心悸、全身乏力,动不动就容易气喘,上气不接下气,或者这次感冒的症状和以往不大一样,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就诊,不管你平时身体有多好。
感冒未愈,不要过度劳累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待感冒这类小病,只要“发发汗”就会好。因此,不少人感冒后选择踢球、跑步等运动方式来治疗,觉得出一身汗就可以抵抗感冒病毒。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高强度的运动虽然能让人大量出汗,但是在感冒的时候,这一做法并不可取。此时运动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反而可能引起心慌、胸闷、头疼等更为不适的症状,非常容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健康隐患。因为,激烈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毒就会更加猖狂。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需要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从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预防心肌炎,就要注意预防感冒
病毒性心肌炎一旦发生,就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治疗心肌炎的过程中,很容易再次感冒,而感冒又会使心肌炎症状加重。所以,要预防心肌炎,预防感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生活中,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除此之外,还要避免过度疲劳,尽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多开窗通风,多吃高营养的食物。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所以多吃水果也可以抵御感冒。易感人群对感冒要更加重视,如果感冒了,一定要积极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板蓝根、金银花、黄芪等药物,对防止感冒加重很有帮助。
患心肌炎后,人们都希望能很快好转。但是,大部分心肌炎患者病程都比较长,所以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治疗期间,要少活动、多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平和、轻松、愉快的心态。
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健康凶险儿童患流感后谨防心肌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