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感冒后警惕这种病稍不注意真会有生命

时间:2021-4-18来源:疾病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最近“中招”的人可不少。但许多人得了感冒并不急于治疗,而是“扛着”,不当一回事。殊不知,小小感冒还可能会惹出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了感冒后,要积极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心肌病变的炎症性疾病,我们称为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在急性期后,还可留有心律失常,甚至有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和引起猝死的可能。

病毒性心肌炎常常出现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忽热忽冷、忽晴忽阴、忽风忽雨的天气变化,往往使难以适应的人感染上病毒,侵犯心肌而发病。

病毒性心肌炎好发年龄为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轻者仅表现心跳加快,重者将会招致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

感冒后切忌熬夜

流感患者中有5%的患者会引发心肌炎。这5%的人大多都是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激素和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导致抵抗力下降,病毒趁虚而入,侵犯心脏。

轻度病毒性心肌炎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一般1~2周可治愈。但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普通感冒引发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有这样一个前提,即感冒后不注意休息,超负荷工作、熬夜,甚至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感冒病毒就有可能侵入心肌。

但如果感冒后能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注意摄入足量的氨基酸、维生素C和水果,一般不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前奏”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主,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嗓子疼、咳嗽,或吐泻等。经1—3周后,出现一系列心脏不适,如左侧胸痛、心慌、气短和头昏等。

由于发病的多数是年轻人,而且往往自认为是感冒,一般都不引起重视,直到心累心跳症医院。所以,常常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哪些人易患病毒性心肌炎?

一个人感染病毒后是否会得心肌炎,主要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

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期,学习压力大,普遍缺乏锻炼。

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等导致其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免疫力低下。

老年人也由于免疫力低下成为病毒性心肌炎入侵的对象。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感冒后应密切注意是否有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一旦发现心脏不适,应尽早接受检查和治疗。

有些人感冒后,虽然已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却无任何不适。因此,对运动员或体力活动量很大的人来说,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除做心电图外,可以再做一个超声心动图,检查一下心脏结构有无变化,判断是否有发生心肌病的可能。

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慌、胸痛、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的人,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万不能掉轻心。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把感冒的预防措施做好了,就可以减少心肌炎的发生。进入流感高发季,“佛山疾控”提醒大家做好防流感的措施。

第1招

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第2招

注意卫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如做好家居和办公场所的通风、清洁;注意个人手部的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污染他人;流感病人佩戴口罩等,均能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和传播。

第3招

主动就医

如果自己感觉发热(体温大于等于38℃),伴有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主动求医。轻症流感患者可居家隔离治疗,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按照医嘱治疗。

第4招

远离密集场所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对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及早发现发热病症学生,并劝告家长及时送孩子就医。

第5招

保持湿度与温度

预防流感,室内湿度和温度的调节也十分重要。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

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需要注意的是,最容易干燥的就是空调,因为热交换器附着的水分被完全排到了室外。

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湿度不可过大,湿度在70%以上时,可能会引起过敏性肺炎,加湿器中的细菌和霉菌也容易生长,应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来源:呼吸内科、佛山疾控

图片:网络

编辑:宣传科



转载注明  http://www.zghjpj.com/jbzl/980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病毒性心肌炎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