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症患者手术前应该知道的十点
提示?:点击上方"突友回音壁"↑快速订阅本平台
注:本文末尾有所附图片上有各保守治疗群和各类手术群群Q号,病友们可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QQ群。
若水反对盲目地手术,也反对盲目地保守治疗。有的患者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可是因不了解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手术治疗,因害怕瘫痪而盲目手术过度治疗。有的患者已经出现足下垂、大小便困难或失禁的症状,因对手术指征不了解,因其接诊医生对病情的严重性认知不足,仍然盲目地保守治疗,以致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旨在让病友们对手术有充分的认知,以下是患者手术前应该知道的十点,谨供病友们参考。
一、明确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
我坚信中国有很多好医生。因为我在交流中遇到很多病友,他们失去保守治疗的耐心急于手术,但医生认为他们没到手术的地步,拒绝他们的手术请求,建议他们继续保守治疗。许多症状严重确实需要手术的病友,术后对为他们解除痛苦的主刀医生主管医生充满感激——医生的主流群体是非常令人尊敬的。但通过魏则西事件病友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医生群体也是良莠不齐的。手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
以下两段文字摘自北医三院韦峰医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何时选择手术》一文,病友们可百度查阅全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神经损害是唯一的绝对手术指征。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出现大小便的障碍,应该尽早手术,一般建议在24小时内。如果延迟,大小便功能的恢复是不理想的。除此之外,一般的椎间盘突出症,由于80-90%的病人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得到改善,我们对初次发病的患者都会建议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2个月到半年不等,要根据保守治疗的效果而定。
对于有下肢感觉麻木、肌肉进行性无力的患者,我们建议病人要经常复诊,让医生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椎间盘突出的不重,短时间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还是可以继续保守治疗的;而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出现下肢皮肤知觉丧失、肌肉进行性无力、甚至足下垂的病人,我们也建议尽早考虑手术。因为,这些症状说明神经正在发生较难逆转的损伤,如果不尽早解除压迫,即便以后选择手术,上述症状也是很难恢复的。"
就我五年来的大量调查了解来看,需要手术的指征主要有以下四种(若水调查之总结,谨供病友们参考):
①大小便失禁,一般认为应急诊手术。群里确实有病友大小便失禁两三天或一周左右才手术,术后一年半载两便功能仍未完全恢复。
②大小便困难。一般认为应在24小时内手术效果才会好。群里确实有病友大小便困难四天后手术,术后半年多大小便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
以上两点为马尾神经损伤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建议查看《马尾神经损伤专题案例》,附文章链接于文末。
③足下垂,一般认为应在24小时以内手术。足下垂主要表现为整个脚没有力量耷拉着(主要呈足外翻),脚踝不能背伸运动,或者背伸力弱。脚趾不能背伸或者力弱,多伴随麻木或知觉丧失。群里有的病友出下足下垂半个月、一个月才手术,术后康复确实不理想,建议查看《足下垂专题案例》,附链接于文末。
④会阴部、臀部、鞍区严重麻木导致知觉迟钝或失灵,也必须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女性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性生活知觉迟钝或无知觉的情况,男性则可能出现无法勃起的情况。出现此类症状的病友,有继发大小便困难或失禁者,这类患者手术后麻木症状的消失也非常困难。
有的病友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可是因被告知不手术很快就会瘫痪,于是匆忙手术,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瘫痪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事实上因腰突症导致瘫痪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况且在瘫痪前一段时间必然有相关症状表现,及时手术治疗即可。类比一下,感冒如果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确实会危及生命,但不能一有感冒症状就当成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二、手术与否主要看临床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只是重要参考。
患者是否需要做手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决定,影像学表现只是重要参考而已。腰椎间盘脱出和轻度椎体滑脱不是必须手术的指征,也不是必须做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指征,要看具体症状决定是否手术。群里有一些病友椎间盘脱出经保守治疗康复,有的甚至发生了突出物吸纳现象。轻度椎体滑脱的病友,也有通过保守治疗康复的。
很多人因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而急于手术,主要是跟健康人比,跟健康时的自己比。建议多与病友们横向比较症状,以明确自己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不同医生对手术指征的把握是不太一样的,有的医生对手术指征放得比较宽泛。一个医生建议患者手术,绝不代表患者真的山穷水尽非手术不可。我遇到很多曾被建议手术的重症病友,后来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或者完全康复。绝大多数腰突症患者都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康复的。建议查看我空间《保守治疗康复正能量集》,该专题有若干被建议手术的重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康复的案例(附链接于文末)。患者应该在专业的、系统的、足够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后再选择手术治疗。
三、了解各类手术的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医院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教授刘钦毅在《正确认识椎间孔镜技术》一文中明确指出:“PELD(椎间孔镜)手术最常见风险是术后椎间隙的感染、神经根的损伤,硬膜囊的撕裂、椎管内的出血,瘢痕粘连,另外,纤维环前方破导致肠道、血管损伤,如果对解剖和神经根变异重视或了解不足,即使按照标准操作,也容易造成神经根的损伤。”其它各类手术的风险基本如此。
五年来,我遇到很多个在手术中被损伤神经导致严重后果的病友——有的导致大小便失禁,有的导致足下垂,有的导致脚后跟无法踮起,有的导致肢体严重麻木知觉迟钝、甚至丧失知觉……建议病友们查阅《术中损伤神经专题案例》,附文章链接于文末。
许多医生都会在患者术前进行手术风险的客观讲解(这样的医生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手术同意书上也会白纸黑字明确告知,患者应认真倾听、阅读。在患者选择手术的时候,不仅意味着乐意接受手术的良好效果,也意味着要有勇气面对手术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
手术关系到患者后半生的健康和幸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手术前一定要多听几个医生(医院)的建议,综合听取并分析他们的建议,再决定是否手术。
四、医院。
如实确实需要手术治疗,建议在省、医院手术(有医院相对更好,医院要格外慎重)。病友”子规“医院治疗,结果连椎间盘膨出都被实施了融合内固定手术,且术后医生以各种理由搪塞患者,拒不归还患者术前检查的核磁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个中原因(附案例链接于文末)。患者术前的核磁、CT影像资料片是非常重要的就医资料,是患者的私人物品,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不归还。五年来,医院医生不归还患者术前影像资料片的情况。
有的网络平台、有的医生对手术进行片面化理想化的宣传,对其风险和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患者需要理性对待。各手术群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群Q号见本文最末图片),手术前可以到群里了解到很多信息。
五、慎重选择手术类型。
不同医生执业能力不同,对术式的建议也会不同。各类术式都有其适应症和利弊。手术类型应视病情而定,而不是以患者的偏好而定。不适宜微创手术却非要盲目追求“创伤小”,可能会事与愿违(如下图);病情需要融合内固定却非要做其它术式,也未必是好事。建议结合几位专业医生的意见,慎重决定手术类型。一般来说,应采用“阶梯式治疗法”。
地球人10楼评论时间:-09-:59:02(病友留言)
我PELD手术一年半了,脚趾、脚跟麻胀,至今无法静止站立一分钟以上,会阴处仍有异物感。我术后两个月出院是被抬回家的,当时可用助步器挪动,四个月后才能柱手杖行走。入院前行走十几米右小腿痛,需蹲下片刻,才能继续走。但坐着、躺着均无不适。CT显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压迫神经,腰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L5/S1椎间盘有突出。实事求是地说,我的主刀医生是个相当负责任的医生。不过他过于相信PELD的功效,扩大了PELD的适应症。不仅为我摘除突出髓核,还对增生和黄韧带进行了处理(这些事先并未告知。术后出现严重症状,至今尚未恢复。现在似乎在慢慢减轻,很慢,不知何时能恢复正常行走。(以上是病友“地球人”在我QQ空间年9月10日文章《“果冻”椎间孔镜术中损伤神经(2)》后的留言)
融合内固定手术是腰突症手术的终极手术,医生们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术适应症的把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医生认为融合内固定手术适用于老年人腰椎II度以上退行性滑脱、年轻人峡部裂滑脱、30度以上有症状的退行性侧弯(这是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术适应症把握最严格指征的医生)。有的医生适应症就宽泛一些,有的把椎间盘突出也作为了融合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
一个医生建议患者需要做融合内固定手术,绝不代表患者必须做该类手术。我曾遇到很多个被建议做融合内固定手术的病友,他们中有的通过保守治疗康复,有的做小开窗手术或微创手术也康复良好。
说明:上图为病友“小狂花‘核磁影像资料
有的病友虽然已经做了手术,却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哪种手术。明确手术类型,对术后保养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以向医生询问手术类型,因为患者有知情权,医生有告知义务。我空间有介绍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小开窗、融合内固定手术专题文章(附链接于文末),建议手术前查看。
六、慎重选择主刀医生,但不宜对主刀医生求全责备。
如果确实需要做手术,医院技术过硬的主刀医生,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要先了解一下主刀医生做过多少台手术,如果数量很少,建议慎做。主刀医生与患者一样都渴望手术成功,但谁也不能保证手术%都成功。换作任何一个病友去拿手术刀也一样,所以不宜对主刀医生求全责备。
西瓜甜不甜,聪明的人不会去听卖瓜人自吹自擂。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真正的专家,对待手术的态度是非常严肃低调的,因为他们知道手术的风险性,知道自己也有可能出现失误,所以绝不会对自己的技术夸夸其谈。如果遇到对自己技术自吹自擂的医生、对手术进行片面化理想化宣传的医生,建议绕行。
七、理性对待医生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
术后康复指导本应是严谨而科学的,对同一术式的术后康复指导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相对统一的指导意见。但我三年前就发现全国各地医生对同一术式的康复指导意见差别很大,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同一术式医院给出的康复指导意见相差甚远;医院同一种术式,不同医生的指导意见也很不一致;有时面对同一个病友的询问,主刀医生与主管医生给出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也很不一致——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国内医疗界普遍存在重视手术本身却轻视术后康复研究的问题。就像男人无法体会女人分娩时的痛苦,健康的医生很难真切地体会患者术后康复的复杂况味和曲折过程。由于无法实践术后康复过程,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深入调查研究,由于不善于倾听患者的反馈等原因,有些医生所提出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是有欠理性的。故术后一定要多跟同类术式病友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不可机械执行医生的建议。
目前有一部分医生指导患者椎间孔镜(盘镜)术后一个月、半个月就上班(甚至有说三天出院就可上班的)。我接触一些病友虽然手术做得很成功,但因术后太早上班或过早过多活动,导致严重症状,甚至在术后短期内做第二次手术。我曾撰写《致全国椎间孔镜(盘镜)主刀(主管)医生的一封信》,与医生们探讨“微创术后多久上班为宜”的问题。该信于年9月29日发布于“突友回音壁”,建议病友们查看(附链接于文末)。
有一部分医生指导患者在术后两三天、一周、两周就做挺腰飞燕,我接触一些病友因术后太早做挺腰飞燕导致严重后果,曾撰写《致全国脊柱外科医生们的一封信》,与医生们探讨“术后多久适宜做挺腰飞燕”的问题,该信于年7月14日发布于“突友回音壁”,建议病友们查看(附链接于文末)。
注:以上两信分别于年10月14日、11月2日发布于“脊柱甘露语林”,前者原题为《腰突手术后多久上班?》。“脊柱甘露语林”是医院脊柱外科王海强教授创办的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
- 上一篇文章: 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您只知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那您知道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