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笔记年10月24日

时间:2021-4-20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清零背后的故事》医院

↓《我是一名呼吸治疗师》山东第一医院

↓《从死神手里抢人,永不言弃》医院

第篇“来自防控一线的故事”()

清零背后的故事

柴文

医院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地洒下来,长出新芽的树上的鸟儿在欢叫,楼下早起买菜的大婶边走边寒暄,交通信号灯前的拥堵情景又浮现出来……忙忙碌碌的尘世烟火气,伴着微佛的春风徐徐而来。此刻,我们的城市复活了,这平凡的日子我们期盼了太久。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仿佛那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从未曾来过。可是,凡是经历了两个月疫情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了。抗疫之路是由无数平凡人的汗水与泪水铺就的,今日的繁花似锦是无数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换回来的。在感染人群清零的背后,那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的普通人,那些感动人心的点点滴滴,映射了人性的光芒,闪耀着职业的光辉,总是令人动容。“我也想守着患病的妈妈,但我必须回到岗位”“我是感染科护士,经历过禽流感,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金春梅是感染科的一名90后年轻护士,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每日,金春梅都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仔细为患者护理,耐心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随女儿由武汉回来后确诊新冠肺炎,病情较重,住院后看不见家人很是焦虑,不配合治疗,他抱怨说:“我好得很,干嘛给我绑这些,又是吸氧管又是输液管的,都不能下床了。”甚至打电话给他女儿哭诉被“限制自由”的种种委屈。老人躺在床上不方便吃饭,每到用餐时间,金春梅就和同事一起一口一口地喂饭喂水,像照顾年幼的孩子一样安抚着老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情绪渐渐平静,最终开始信任医护人员,慢慢配合治疗。“开始的时候也很怕,怕自己被感染,怕见不到父母了,胡思乱想很多,真正去上班了,一忙起来也就忘了这些。”可她心里从未忘记的,是对母亲的牵挂。金春梅的母亲春节前查出乳腺癌,正准备手术时她接到抗疫通知,需要立即返岗,去支援感染科一病区。“我也想守着妈妈,好好照顾她,陪她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但我必须回到岗位。疫情面前,我也要和大家一起撑起一片天。”金春梅流着泪说。“母亲是我的榜样,我想给她一份骄傲和自豪”感染科护士王梅宁工作21年了,前后经历了非典、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防治工作,可谓是一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抗疫老兵。“我觉得我母亲很伟大,她是我的榜样。”回忆起抗疫的种种,王梅宁不自觉想起了母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母亲是一名退休护士,在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30多年。身体力行之下,王梅宁在护理道路上被母亲深深地影响着。“非典那年,我害怕母亲担心,背着她偷偷报名去了一线。结果,我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和我母亲搭班。本以为她会生气我自做主张,又要啰嗦我一顿,每想到她只是安慰我说不要害怕。”在抗击非典的战线上,一对母女组合就这么巧妙地诞生了。如今,母亲老了,不能再上前线,可她仍然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一份力量。“这次进入隔离病房前,母亲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妈妈这次不能陪你了,我会帮你照顾好俩宝宝,放心吧,我们在家等着你!”17年前,母女携手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17年后,薪火相传,女儿接过母亲的志愿,让南丁格尔精神继续温暖每一个患者。“只有感同深受,才会更加理解”“当看到护士这个角色作为抗击疫情的主题出现在央视春晚上,我很骄傲也很感动。”工作多年,彭贻红第一次为职业由衷地感到自豪。除夕当天,本应是合家团圆之日,彭贻红仍然像往年一样坚守在感染科的护理岗位上,只是疫情让一切工作都紧张了许多。丈夫在开发区一线进行疫情防控,两人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6岁的大宝和2岁的小宝连夜送到农村爷爷奶奶家。随着患者越来越多,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分楼层收治,2月8日开始,彭贻红被调到新开病区支援。新病区刚开始设备不全,人手不足,一切都从零开始,她和各科支援的同事一起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开诊的第一天,他们就收治了两位疑似患者,是一对祖孙,奶奶和孙女都是人聋哑人,全程只能用纸和笔交流,小女孩大约5岁的样子。一天早晨,她给祖孙俩抽血,小女孩很勇敢,一点都没有退缩,很配合,抽完血还不忘给她奶奶搭上棉袄。身为母亲,彭贻红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感动于小女孩懂事的同时,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她关心和照顾,想方设法满足祖孙两人的生活需求,为了缓解小女孩的情绪,还给她带去了玩具。“当我们卸下各种防护装备时,确实非常疲惫。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肯定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励。”回顾一个多月的抗疫历程,彭贻红感慨地说。责任,让她们无法回避;使命,让她们必须向前;担当,让她们舍小顾大。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她们挺身而出,尽职尽责。疫情终将被战胜,口罩终将被摘下,人们还会再次看见孩子奔跑的身影、灿烂的笑容。编辑:王华宁编审:施春景第篇“来自防控一线的故事”()

我是一名呼吸治疗师

刘伟明

山东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时光荏苒,从大年初一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到第一天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房救治患者,再到黄冈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返回济南,50多天的战斗,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段经历,我的生命在这里闪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需要精准的实施呼吸治疗措施,呼吸治疗师成为抗疫一线医疗队伍中具有绝对优势的新兴力量。呼吸治疗师,简称RT(respiratorytherapist),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呼吸支持的监测与实施、气道管理、心肺康复、呼吸机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以及呼吸治疗相关诊疗的制定与实施等。除了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呼吸治疗师更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临床操作技能。作为山东第一医院第一批呼吸治疗师,我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黄冈,面对众多呼吸困难的新冠肺炎患者,我充分发挥了一名呼吸治疗师的作用,亲手救治了多名危重患者。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监护病房刚开始运行时,虽说是中心供氧,但因相关配套设施欠缺,还没有氧气站。监护病房里的氧气压力和氧气浓度不够稳定,而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又离不开充足的氧气供应。高浓度、高PEEP机械通气的患者一旦离开氧气支持,即便是几分几秒,那后果都将不堪设想。我班上就碰到过中心供氧断开的情况,现在想起来依旧记忆犹新。瞬间病房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声音:设备的报警声,同事们的呼叫声,病号的呻吟声……情况异常危急!我首先判断出氧源出现问题,果断决定用氧气钢瓶供氧解决燃眉之急。女同事为患者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维持生命体征,男同事搬运氧气瓶,同时电话联系氧气站。等到整个突发状况解决之后,我才感受到后背发凉,下班后衣服都湿透了。从普通吸氧到有创通气,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机器需要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治疗。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时要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吸痰、用简易呼吸器呼吸,插管后连接呼吸机,调试呼吸机参数并监测;保证患者气道通畅,有效实施雾化湿化,防止痰液粘稠;物理治疗机械辅助排痰,促进痰液松动并加速痰液移动,有效气道内吸引,清除痰液。预防和减少VAP等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检测膈肌的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及变化率,评价早期康复的效果,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能力。有时还需要多人紧密配合将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趴过来睡”从而改善患者氧合,促进痰液排出。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需要较高的呼吸支持,外出CT检查风险极高,需要密切监测,保证呼吸机及供氧正常,同时还要预防气管插管脱出,保持气道通畅。危重患者转运更要争分夺秒,细致入微。我要对大家讲解呼吸机等呼吸治疗仪器设备使用与监测以及呼吸治疗,进行相关的防护培训,让大家一起加入到呼吸治疗的工作中,让呼吸治疗工作更加规范。新建的监护病房里面的呼吸设备形形色色,各种型号都有。刚进病房时我就发现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加压面罩就是普通型号,并不是医用无创呼吸机专用的。当我近距离为患者调节面罩位置以及做呼吸指导时,患者咳嗽出的气流通过面罩上的呼气阀径直喷射出来,虽然穿戴防护用具,但是还是能感到气流吹过,当时内心也是很忐忑。为防止机械通气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的播散,我迅速总结经验,收集资料,调节和更换呼吸治疗用具,降低风险,并为战友们普及不同型号呼吸设备的使用和防护要点。我还为患者制定肺康复计划,协助患者早期肺功能锻炼、体位引流、呼吸训练等,促进患者康复;增强患者信心,不仅帮助患者战胜“病魔”,还帮助患者战胜“心魔”。烟花三月,武大的樱花如期而至,我们也圆满完成了黄冈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我们用精湛的专业和技能同病毒抗争,用生命和汗水守护千千万万的手足同胞,用牺牲和勇气守护众多患者,用忠诚和正直守护“生命之托,永不言弃”的誓言!再见,黄冈,我曾经用生命守护过的地方,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地方!编辑:王华宁编审:施春景第篇“来自防控一线的故事”()

从死神手里抢人,永不言弃

魏益群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副主任医师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席卷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一场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出征与培训大年三十,我报名加入陕西省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正月初九,我们乘坐的专机来到武汉。进入武汉,我们顾不上休息,就迅速接受专业培训,并熟练掌握防护标准和流程。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们都将长发剪短,鬓角的短发剃掉。经过一天半的培训,在到达武汉第3天,就进入武汉协和西院区正式开始工作。进入隔离病房在此次疫情中,武汉协和西院区作为医院,专门收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我被分到危重症病区工作。上班第一天,我就收了11名患者,其中,危重型患者5人,重症患者6人。为了避免职业暴露,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我们全身上下都被防护服、隔离服包的严严实实,而防护服又不透气,防护服下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上也布满了水蒸气和汗水,看东西都非常费力,戴着厚厚的手套和口罩,呼吸也很费劲,稍微走快一些就会出现缺氧、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只能慢慢走路。我们克服上述一切困难,从进入病房到下班,就不停地在病房里来回奔走,一会要询问新入患者的病情,一会又要下医嘱,中间还要随时抢救危重患者,非常繁忙,连停一下脚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每次值班6小时,但要提前出发一小时,到病区更换防护服、隔离衣等,上6小时班后,脱防护服及隔离衣、洗手、洗澡还要一个半小时,再等回去的车一小时,回去还要清洗等又需要一小时,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上班都不能吃饭、喝水,不敢上卫生间,大家都戴着成人纸尿裤。这样一个班上下来,经常连续10来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每次从病区里出来,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大量出汗,人全身酸软无力,像要虚脱一样,鼻梁骨和颧骨被口罩箍得生疼,手上的皮肤也常常被消毒液泡得脱了皮,脸上被护目镜、防护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红色印记。我们医疗队分8个治疗小组、4个治疗大组。鉴于我和陈瑞琳大夫是呼吸专业副主任医师,领队就让我们分别担任一个治疗小组的小组长和一个治疗大组的大组长,负责本组危重患者整体治疗方案的制定、病例质控、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此外,我还是整个病区质控小组成员之一,负责整个病区患者的质控工作;值班时除了重点查看主管患者以外,还要负责查看病区所有患者,包括化验单异常处理及医嘱调整,尤其是病危可能随时抢救的患者,气管插管、无创、有创治疗及高流量湿化氧疗等患者治疗的调整,责任非常重大。每天,我们都顾不上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模糊双眼的不适,始终如一地对每一位患者做到认真细致查房、全程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时标本采集、规范治疗操作,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疏导不良情绪,保障积极配合治疗;并每日进行评估,多次修订工作流程及治疗方案,解决危重患者问题,与同事们团结一心,精心治疗每一位患者。每周治疗组组长要一起开会,讨论病区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还要一起讨论目前病区存在的感控、诊疗等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经过短短2周时间,我们负责的所有危重患者都转危为安,无1例死亡,还有10名重危患者即将出院。与死神赛跑第一天在武汉协和西院区上班时,我就接诊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患者以“胸闷、气短半个月”代诉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接诊时患者神志欠清,嗜睡,气短、心慌明显,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戴无创呼吸机给氧10L/min血氧饱和度仅70%左右,心率次/分,呈快速房颤,血压/mmHg,外院肌钙蛋白00,明显升高,胸CT双肺大片磨玻璃影,急查血气分析重度I型呼吸衰竭,入院诊断考虑病毒性肺炎(危重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3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系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一般情况差,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此类病例在本次武汉疫情死亡率最高。我们迅速向家属询问病情并告知病情情况,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毒、抗炎、纠正心衰、心律失常等综合处理措施,患者烦躁,常常不自主地就将呼吸机面罩扯掉。当天很忙,我当班时除接诊了11个患者外,还要间隔5~10分钟到病房来看一下患者,帮她将呼吸机带好,同时观察心率及缺氧改善情况,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心率逐渐降低,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回升,病情趋于平稳,经过两周精心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现在已经不需要戴呼吸机了。患者高兴地拉着我们的手说:“是你们精湛的医术把我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有一名男性患者,69岁,病毒性肺炎(危重型)、脓毒症、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心功能Ⅲ级、双下肢深静脉及动脉血栓,该患者也是基础疾病多,一般情况差,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且患者烦躁明显,常常不自主地就将呼吸机面罩扯掉,治疗极度不配合,患者家属都想放弃,但我们没有轻言放弃,积极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抗病毒、抗炎、抗凝、保肾、营养支持、清创换药等综合治疗,患者情况逐渐有所好转。在武汉,我们就是这样,永不言弃地救治重危患者,一个一个地从死神手里抢人。作为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作为一名党员,我还不断给同事们打气,督促大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标准防护流程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督促大家按时监测体温,按时服用预防性药物;与大家谈心,坚定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编辑:王华宁

编审:施春景

欢迎投稿

wscjh06

.

转载注明  http://www.zghjpj.com/ysbj/983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病毒性心肌炎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_病毒性心肌炎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